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刻苦作公益木麻黃裡的愛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那天離開臺北的時候,天空還下著雨。抵達目的地臺南市安南區,我們一行人沿著四草里的海岸探尋,臨著海邊種滿一排排的木麻黃樹,袁伯伯的家就隱身在片林子之中。
正當我好奇怎麼會有人住在離海那麼近的地方,眼前一幢蓬門蓽戶的家屋出現在眼前,要不是隨行人員告訴我:「就是這裡了。」我甚至遲疑這樣的房子可不可以住人。
房子是用許多建材組合起來的,極其簡陋。屋頂用了幾根木條,上面覆蓋鐵皮遮蔽,海風一大,鐵皮似乎就會掀開;連屋旁的腳踏車也是集結各種零件拼裝而成。屋內沒有安裝燈管,猜測屋主日子過得清貧,藉著自然的光線過活吧!
此時,迎面而來一位長者,背脊佝僂,打著赤膊,僅穿著一條短褲,繫著的腰帶也近乎破損到不堪使用,剛從臺北南下的我,正擔心未著上衣的長者受風寒,旁邊的秘書向我介紹:「這是袁福士伯伯,捐款給基金會的大愛榮民。」我驚訝地說不出話來,眼前這位看來亟需幫助的一位長者,竟然還有能力行善,奉獻自己一生的積蓄,廣植福田。
我揪心的握著袁伯伯歷經風霜的手,這一握代表基金會、代表所有接受幫助的人內心的感激。袁福士伯伯九十一歲了,四歲即失怙恃,在戰亂的時代,隻身一人來臺。陸軍上兵退伍後,在臺南安南四草里海邊自行搭建尚可遮風避雨的房舍,定居超過一甲子。
大時代偷走了袁伯伯的童年及少年。一輩子渴望父母之愛已不可得。漫長的一生中,也沒人喚過他爸爸。所以袁伯伯對於沒有人照顧的孩子特別心疼。有一年參加臺南市榮服處圍爐活動,會場上播放著榮民榮眷基金會製播的微電影「奉獻」,袁伯伯內心大為感動,希望自己也能像影片中的榮民將積蓄捐獻出來,幫助更多的孩子。於是他加入了認養遺孤的行列,將自己一點一滴攢下來的積蓄交給榮服處、榮民榮眷基金會,讓清貧的榮民遺孤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及照顧。
「袁伯伯住在這裡好辛苦,怎麼不搬到榮家,讓他們好好照顧您?」我提出建議。袁伯伯告訴我,其實他曾經入住白河榮家短短三個月,但實在太想念自己的老窩,這片屋瓦是他大半生落地生根的地方。白河榮家也非常暖心,仍保留袁伯伯入住的權利,只要有需要,榮家隨時可以提供最好的照顧。
袁伯伯講話嗓音宏亮:「我的身體還硬朗,不想浪費資源,留給其他更需要的榮民吧!」袁伯伯將日子過得極度清貧,但他的精神無比富有,時時刻刻關懷別人,即使數十載寫著令人悲傷的生命故事,一生心靈寬容。
我帶了一些雞精、麥片營養品給袁伯伯,希望他可以吃得健康些。袁伯伯笑了笑:「勤勞、富臺、國家強!人活著就要多勞動,大家都有行動力,國家自然會富足。我喜歡種菜種果,不只為了果腹,也是希望自己照顧好自己,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,更甚者還有能力幫助別人。」袁伯伯是個有智慧的長輩,告訴我這個人生不變的道理。
我們離開時,袁伯伯仍然閒不下來,轉身砍柴生火,料理簡單的晚餐。就像他無時無刻奉行的「勤勞」二字,有一種苦行僧的堅持,我不禁肅然起敬。
踏出袁伯伯家徒四壁的屋舍,穿過木麻黃樹林,再走一百公尺就可以踩到海浪了。所幸木麻黃樹抗風力強,足以抵擋不按牌理出牌的狂驟海風。我回頭看見袁伯伯跟我們揮手道再見,直到我們越走越遠,袁伯伯小小的身影消失在木麻黃樹林裡。願這一叢一叢的木麻黃樹持續守護袁伯伯的家,守護這人世間幾乎無聲卻十足溫暖的愛。
在南臺灣小小的一隅,住著一個這樣的袁伯伯,對失依的孩子默默的關愛與付出,或許沒有人知道,就像許多行善的大愛榮民一樣。我希望將這樣感動人心的故事說給你聽,讓愛傳遞出去,讓慈悲善良的力量,溫暖呵護孤苦無依的心靈。
【作者速寫】尤志煌,空軍官校七十三年班畢,康寧大學運籌與科技管理研究所,空軍司令部後勤處處長,現任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秘書長。
 
(點閱次數:1539)